关于写作新手的技巧
找好选题、收集材料,开始写文章,考虑文章结构。需要一个合理的结构。没有合理的结构,就像只有钢筋水泥组成却没有设计感的建筑那样难看。QQ:3165496550 电话:18071306163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行文方法
主要是讲行文的四个基本元素,一种是叙述,就是很正常的陈述句。一种是描写,主要是场景描写和细节的描写。比如:大海波涛汹涌;太阳透过云层投射下来。这叫描写。一种是引语,分为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一种是背景。
先来一段描写,接着两段引语,再来一段叙述,最后一段背景材料。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弱的新手来讲,蛮有效的。做大量的练习,慢慢来会形成一种感觉,行文就是这样。行文这个东西道理难讲,只能从最喜欢的作者的文章中去学习,这个是有效的办法。
生活的发生不等于故事的进程
可以发现三点:第一、创作不等于生活。很多人跟我交流的时候,总说我想写写我的生活。其实并不是我们的一切生活都可以变成创作,生活是无处不在的,而创作是需要从这里面挑选出最精彩的片断或瞬间,经过战略性的组合,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第二、意义在有序。选出事件之后,要做一个有战略意义的排序。第三、选择排序的目的最终是激发读者的情感,表达作者的观念。
以特稿的文章结构形式为例,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他的写作也可以借鉴。
第一种是模块式。在相对静止,需要观察整体面貌的文章里面,模块式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比如《北京零点后》,这篇文章也是模块式的。先写医院的事故,再写三里屯的酒瓶,或者先写酒瓶,再写医院事故,都可以。这就是模块式,各元素之间是并列对等的。
第二种是时间线式。激烈的事件用单时间线,常见于灾难事件、剧烈的变化事件等,比如战争、地震、洪灾等因为发生时间很短,每一秒都有巨大的变化,这种只需从开始讲到结束,没有问题。还有一种是双时间线,《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很典型的双时间线,它的一条时间线是男主在参加智力闯关游戏,每回答一个问题,闪回到他人生中的某一个时刻,因为这个问题刚好是他人生某一个遭遇所知道的答案,感觉很巧妙。实际上这种双时间线在影视作品中,在非虚构里面都是很常用的。
双时间线在什么情况下用?当单时间线撑不起要写的故事时,就必须使用双时间线。比如《举重冠军之死》这篇文章,如果把举重冠军掰开来,只写他最后一天,会很无聊,就是人死掉了。或者线性地去写他的一生,出生,长大,开始举重,死掉了,也没有任何的动感。所以这个时候必须通过时间的跳跃重组,来增加文章的动感。
当你写非虚构的时候,如果想写几个城市互相发生的事情,一定要找到这几个城市弱相关或者强相关的关系,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
第四种是剥洋葱式。这种多用于解释性报道,BBC纪录片惯用手法就是用困难和问题来带动情节的发展。就像要进入金字塔必须先突破第一道墙,当我们以为成功突破机关的时候,结果发现还有别的机关,或者说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又出现了新的难题,就是用问题的方式来带动整个情节的发展,像剥洋葱一样,剥掉一层,再剥一层,最后到达最中心的地方。
骨架搭建好完善故事内容如果结构是骨架,那么接下来就要补充故事的血肉。因为有了结构就像有了很好看的骨骼,但是还需要有五官、肌肉。这也是我们写作时候的行文道具,从更细微的角度去完善我们的故事。故事的基本模式有“人—事”型的故事和“人—人”型的故事这两种。比如《摔跤吧爸爸》,它就是典型的“人—事”的故事,首先是这个男人的执念,这个男人跟世界冠军的关系,他想通过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这个电影是“人—事”型的故事。
电影《雨人》这是“人—人”型的故事。
非虚构里面也是存在这样的关系。了解了故事的两种类型,设计情节的时候,有了对标,这个故事是偏向“人—事型”还是“人—人型”,可以对号入座。如果是“人—事型”的话,是先有渴望,遇到困难,行动解决困难,又遇到新的困难,再去行动解决新的困难,最后有一个结果。“人—人型”是靠人物关系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从关系破裂到和好,或者再破裂,遇到新的困难,关系再次发生变化。
汇中传媒从事品牌宣传和推广事件营销等一系列的网络营销服务有着多年的丰富经验和优质的资源渠道。业务范围:网络新闻推广,视频推广,报纸推广,微博微信推广,问答推广,论坛贴吧推广,网络策划,软文代写,企业品牌推广等业务。。。业务咨询 余女士QQ:3165496550 电话:18071306163